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除扫墓祭祖之外寒食清明还有踏青蹴鞠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08 17:28:11

原标题:从《寒食帖》到《蹴鞠图》:扫墓祭祖之外还有踏青蹴鞠

寒食清明往往连在一起,寒食是清明前的一个节日,古代也与清明合二为一。它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形成最早的节日,距今有二千六百四十年的历史。

扫墓、祭祖之外,寒食还有禁烟、寒食、插柳、踏青、蹴鞠、植树、秋千、赏花、斗鸡等活动。而蹴鞠又是古代寒食节这一天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古代书画中对此描绘颇多,钱选的《宋太祖蹴鞠图》便还原了这一传统项目的画面。

每年夏历冬至日后的105天便是寒食节。在古代,寒食节也曾是一个非常大的节日,到唐代时它被定为全国性法定节日,后又与清明合二为一。而历代寒食节的期限、假期是不一样的,从晋文公制定的子推忌日(后为冬至后一百五日)禁火寒食到汉代山西民间焚火一个月表示纪念,从唐初的放假四、五日到后来确定的一日假期。

从苏轼寒食帖讲起

历代文人士大夫都有以寒食为题的诗文,仅《全唐诗》就有张说、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名人名家诗词三百余首,宋金元词曲也有一百余首。然而,能够有作者书迹传世的,还推北宋苏轼的《寒食帖》。

宋 苏轼《寒食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食帖》又称《黄州寒食诗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董其昌在跋语中评价道:“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馀卷,必以此为甲观。”

此帖可以说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苏轼经过“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出的人生之叹。寒食节固然有名,然因苏东坡的有感而发,让世人更记住了寒食这个节日: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局部

《寒食帖》局部

关于对此诗一个全面的评价,还属与东坡同时、且被东坡引为挚友的黄庭坚最有发言权。他在苏东坡诗作之后题跋说:“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跋语中先说东坡的诗风像唐代的李白,但恐怕李白会写不出这么好的诗句。然后又对东坡的书法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说他的笔法融合颜真卿、杨凝式、李建中三家的风格,假如东坡再写一遍,未必写的有这么好了。最后又说东坡如果看到了我对他的评价,“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殊不知,此跋成时,东坡已逝。多么浪漫的睹物思人。

黄庭坚在《寒食帖》上的题跋

此卷流传有序,曾入元内府、清内府,又有“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明代书画领袖董其昌的题跋。清乾隆得到了此卷,曾兴奋地题写了“雪堂馀韵”的四字引首。这似乎看起来是那么地完美与一帆风顺。然而到了近代,《寒食帖》随着清王朝的没落而变得命运多舛,经历了一段又一段的惊险与曲折之路,最终平安地回到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食帖》局部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由于遭遇火灾,因此《寒食帖》下端还是留下了火灼痕迹。此卷旋即流落民间,为广东人士冯展云所得,冯死后为盛伯羲密藏,盛死后被近代大收藏家完颜朴孙(完颜景贤)购得。1917年,此卷曾于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过,受到书画收藏界的密切关注。1918年转传到颜韵伯(颜世清)手中。就在当年的12月19日,即苏轼生日那天,颜韵伯作跋记录此事本末。1922年,颜韵伯游览日本东京时,将《寒食帖》高价出售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1923年9月,日本东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灾,所藏古代名人字画几乎被毁一空;当时,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将《寒食帖》抢救出来,一时传为佳话。震灾之后,菊池惺堂将《寒食帖》寄藏于友人内藤虎(内藤湖南,日本学者、汉学家)斋中半年有余。1924年4月,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作跋以记《寒食帖》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的大概情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屡遭美国空军轰炸,《寒食帖》幸而无恙。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