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十一个房间呈现“设计何为”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4-03 09:00:10

3月30日至6月2日,“设计为何:托尼克视觉设计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设计中心psD(power station of DESIGN)举行。借助动态投影等非常规的展出方式,展览回顾荷兰设计团队托尼克(thonik)过往25年设计生涯的14组代表作品。展览围绕“设计为何”提出11个原因,“11个抽象原因将呈现为11个具象房间,这些房间可以被视为我们思考的隐喻。所以,当观众走进展厅,他们走进了我们的工作,也走进了我们思考的大脑。”托马斯?威德肖温介绍道。

托尼克是由设计师妮基·冈尼森(Nikki Gonnissen)与托马斯?威德肖温(Thomas Widdershoven)于1993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创立的设计团队,致力于动态设计、互动设计以及为机构、展览等建立视觉身份。他们先后受启于后现代平面设计思潮,以及美国艺术家、观念艺术和极简主义艺术创始人之一索尔·勒维特的观念艺术,注重设计观念的直率表达。托尼克曾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深港双年展、荷兰艺术节等提供设计,与此同时,其部分作品被巴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阿姆斯特丹实力博物馆等机构永久收藏。

展览“设计为何”围绕“激进”“观念”“民主”“我们与他们”“系统”“独立”“露出”“公共”“影响”“赋权”“改变”这11个关键词,在11个独立空间中呈现了托尼克过往及开展中的项目。记者在展览开幕现场看到,这些项目被投射在各个空间的帘布上,而帘布本身也是通往下一个空间的入口。“11个抽象原因将呈现为11个具象房间,这些房间可以被视为我们思考的隐喻。所以,当观众走进展厅,他们走进了我们的工作,也走进了我们思考的大脑。”托马斯?威德肖温介绍道。

动态的实验

“在这次展览上,我们侧重会动的图形,” 妮基?冈尼森在展览开幕前的讲座中说道,“现在的世界是非常数字化的,我们没法忽略数字化,我们也在拥抱科技。”在冈尼森看来,“动态”是平面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本次展览上,能够看到不少“会动的海报”:托尼克为深圳设计互联开幕展“数字之维”设计的海报采用了数字动画,在这个动画中,RGB色块在白色背景上漂移,追溯了早期数字时代的光谱。在以“露出”为关键词的展间,一张名为《看爱》(Look Love)的动态海报占据了观众的视线,这是托尼克为国际平面设计联盟大会设计的海报,如同眼球一般的圆点紧紧地排列在一起,单词“Look”和“Love”在画面中交替浮现。相较于静态的海报,动态海报无疑能够承载更多的内容,让抽象的图像和文字具有更大的表达空间。

罗伊·特霍斯特(Roy Terhorst)是托尼克设计团队的成员,在开幕讲座上,他分享了他为一些展览所做的动态设计,其中包括去年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陌生风景”以及为荷兰艺术节设计的动态幕墙。特霍斯特将这些动态设计称为“实验”,“通过这些实验,你可以探索到一些新的设计方法和可能性,这个过程也非常有乐趣,”特霍斯特说道,“总体来说,这样的实验显示了我对于平面设计的一个理解,也是我对于自我的一种表达。”

设计与社会

2015年,托尼克为第六届深港双年展设计了蓝橙相间的编织袋。托尼克对中国的编织技术以及它们与平面设计师技术的相似性颇感兴趣。“更多的是我们看到了象征主义的重要性。城市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织物,当然它是由看得见和看不见的细线共同编织而成的,这些细线是可以修补的……所有这些使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为展览进行编织,”《设计为何》一书中这样写道。除此之外,他们邀请摄影师Swkit拍摄了一系列市民背着编织袋在深圳城市空间驻足的照片,寻找一种社会归属感与情感共鸣。

对于托尼克而言,每一个项目都需要关注在地文化与情感,并积极与城市及其市民发生对话。“我觉得最好的项目就是那些与文化或社会联系的设计,”妮基·冈尼森曾在一次采访中说道,“我们青睐那些能够使概念实现本土化的项目。”

在荷兰设计节上,托尼克设计了抽象而鲜艳的动态图形,并将其静态截图运用于城市街头的海报和有轨电车的外观上。“文化、性别、才能或世代的差异不应使我们分裂。相反,这些差异是人类潜能的主要来源。设计可以赋予人们力量,让他们实现潜力,”托尼克希望他们的设计能够传达这样的信息。

依次走过展览的11个空间,你能看到一段名为《编故事》的纪录片,影片中,托尼克团队和南京云锦坊的女工们相遇,了解她们复杂的织锦工艺,其中一位女工想为自己的女儿做一件嫁衣,这最终成为了女工们和托尼克的合作成果。“当我们在南京与云锦女工合作时, 我们希望她们的工艺技能受到关注。”

文字、图形与观念

伦敦平面设计师阿德里安·肖内西(Adrian Shaughnessy)在评价托尼克的设计时曾表示,许多视觉创意都是先有一个视觉主题,或预期达到的效果,然后再补充一些概念性的骨架,而托尼克则恰恰相反,他们的每个项目都是始于一个想法,一个概念,从而为之后的执行提供动力——“思考催生图像”,他们这样概括道。

这样的特点无疑来自创立者托马斯?威德肖温对于观念艺术的兴趣。他认同“观念是作品最重要的方面”,并将其应用于设计。基于对观念的重视,托尼克的设计往往呈现出极度的简化。简洁的图形、色块与文字的组合时常出现在托尼克的作品中。“视觉设计的本质就是整合文本和图像,并使二者进行沟通,”托马斯?威德肖温说道,“我认为设计师需要掌握图像与文字之间的关系……设计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你需要让你的设计作品能够讲述一个故事,并且让这个作品的目的能够清晰地传递给观者,甚至与观者产生良好的互动。”

托尼克,《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6,主视觉设计及延展。图片由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托尼克提供。

在托马斯?威德肖温看来,“观念”不是一种视觉风格,而更像一种态度。“我受到观念艺术家索尔·勒维特的很大影响:在观念艺术中,观念是第一位的,如果你在创作中不能控制观念,那你就会不断重复已有的东西。有时候,新的想法会让你做出一些没有任何作品的可怕之物。但有时候,新的想法会让你创作出很多全新的事物。所以,我认为‘观念’对于设计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