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15.8万册古籍讲述天一阁里的海上往事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9 13:58:30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李月红 实习生 林婧

3月16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天一阁所藏文献分类整理与研究”结题鉴定会在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举行。该项目由宁波大学和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共同承担,前后历时五年。其作为宁波大学及宁波市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由宁波大学历史系教授龚缨晏担任首席专家。

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立藏书楼,也是亚洲现存最早的私立图书馆,更是浙江省的一座文化地标。通过此次清理,查清天一阁共藏有古籍22360种(158840册),其中包括许多珍贵的善本、孤本、稿本、抄本等,从而更有力地证明了浙江是文献大省、文化大省。在此次清理过程中,还发现了许多与中外文化交流有关的中文古籍,表明浙江在中国对外交流史上曾创下多个“第一次”。

利玛窦的朋友圈里有位浙江进士

他写下中国最早讲述欧洲的著作

在天一阁所收藏的古籍文献中,由明代浙江进士徐时进所著的《欧罗巴国记》,是目前所知最早记述欧洲的中文文献。

徐时进是宁波海曙人,家住柴巷。他出生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30岁考取举人,46岁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南京工部主事。

《欧罗巴国记》是根据徐时进与意大利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在南京时的交谈写成的。著作作于 “万历庚子四月浴佛日”,即1600年5月20日,正是利玛窦离开南京后的第二天。徐时进在文末有过这样的说明:“利生已挟所有往北,期得上贡,而余乡人来,以不及见,征之余,因记之。”

利玛窦在南京居住了15个月。此时的南京是明朝的陪都,权贵密聚,学者云集,这为利玛窦观察中国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利玛窦来到中国后,束发加冠,取汉名,习汉语,穿汉服,行儒家礼仪,钻研中国典籍。在南京期间,登门拜访的贵族络绎不绝,他待人接物十分有礼节,被盛赞为西方的儒者。

通过利玛窦的讲述,徐时进在书中全面地介绍了欧洲。欧罗巴国在哪里呢?书中写道:“国在中国西陬,取陆为近,而其国人利马窦取海,从岭粤入中国,途八万里而遥。”也就是说欧洲位于中国的西面,有海、陆两条道路可以入中国,而且陆路要比海路更近。接着,他又写道欧洲的自然环境有丘陵山林,盛产木材,建造房子多用石头垒筑,但最高的地方还是用木头架构。同时,欧洲物产丰富,盛产黍、麦等作物,百姓放牧羊、猪、驼、牛等牲畜,没有中国的漆、茶。他还注意到,欧洲人喜欢用葡萄酿酒,“酿以葡桃,桃绝大,聚数斛巨瓮中蹂之,经月成酒”,他们并不像中国人那样用酒曲做引,但风味依然浓郁。

此外,徐时进还在书中写道,欧洲人正在借助于一种可以顺风、侧风航行 (“所向兼正傍”) 的帆船,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航海活动,并且将地理新发现记载下来:“国人性好游,以其尝历志里,有质验; 其以航浮溟渤来也千余日,航所受千余人,所经国二百许……航每七帆,纫以布,所向兼正傍; 其通往于光天下,率以海,率有里志,并写所经见。”

在 《欧罗巴国记》中,徐时进认为: 对于利玛窦所讲述的内容,“尽信之,似为喜经奇荒唐悠谬;不信,又似蝉不知雪,为远人嗤。而可信为近,人亦愿谨无譥者”。这句话可以说就是徐时进对利玛窦所传 “西学”的态度: 部分相信,部分不信,但总体上相信。

天一阁所藏古籍

龚缨晏认为,这部关于利玛窦在华早期活动的重要文献,展示了许多前所未知的史实,无疑有助于推动对利玛窦及明代中西关系史的深入研究。

在天一阁,除了藏有中国人讲述外国的著作外,还藏有外国人介绍外国的中文著作。学者们早就认为,美国人玛高温于1851年在宁波出版的《博物通书》,是最早介绍西方电报知识的著作。但在中国,一直没有找到这部著作。此次,项目团队在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中发现了玛高温的《博物通书》。

玛高温是位美国医学博士。1843年11月,他来到宁波,克服重重困难创办了宁波最早的西式医院。1862年,他回到美国。1865年,玛高温作为美国一家电报公司的代表来到上海,1893年在此去世。值得一提的是,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所藏《博物通书》原为杭州人朱鼎煦先生的藏书。1979年,他的家属将10万余卷藏书全部捐赠给了天一阁,其中就有玛高温的《博物通书》。

天一阁藏《博物通书》全书共42页。玛高温讲明了他撰写这部著作的依据,推导出中国“儒者”应当去学习西方新发明的结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