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朱自清刘文典信札背后的故事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8 11:36:02


朱自清1947年致于氏兄弟信函


刘文典致于乃义信札


朱自清、于乃义与五华中学师生合影,摄于1945年10月27日


朱自清与于乃义

■四川 达森

著名学者刘文典(1891—1958),以及散文家、教育家朱自清(1898—1948)的名号,国内读者已经非常熟悉。然而,于乃义其人其事,对一般读者而言,可能则比较陌生;而于氏与刘、朱二人的交往事迹,知者恐怕更少之又少了。

于乃义(1915—1980),字仲直,号净明,别号铁石山樵,晚年别署饮光老人,出身于昆明的书香世第。祖父怀清、父少怀均嗜书饱学,建有“双水精舍供藏书研学之用,自幼家学渊源深厚。在云南近现代学者中,是成就卓著的文献方志学家、图书馆学家、教育家、医药文献学家;晚年又为佛学家、诗人、名中医。

近日,笔者有幸获睹一批关涉于氏的旧档文献,从中发现有刘、朱二人手札两通,此前未见公开披露,当属佚札,对于补证刘、朱二人生平,补充刘、朱二人全集内容,均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刘文典致于乃义信札没有标明具体年份,但大致可以推定写信时间当在1946年前后,此时,正是刘文典在昆明五华文理学院兼课之际。据查,1946年至1951年,于乃义与其兄于乃仁(字伯安)“破产兴学,创办云南省第一所民办私立大学(第一所私立大学为唐继尧办的官办私立东陆大学),此为第二所私立大学——昆明五华文理学院,自任教务长,执教于中文系。

当年,昆明五华文理学院在于乃义的操持之下,名师荟萃,学风鼎盛,颇为时人注目。须知,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等迁滇学校陆续返回原地,于氏办学恰逢这一机遇与挑战,延聘了包括钱穆、李源澄等在内的众多名师,使这部分因抗战迁移至此、又因抗战胜利即将流失的教学资源留在了昆明,确实难能可贵。此时已留在云南大学任教的刘文典,亦应于氏之聘,在五华文理学院兼课,专讲《荀子》。

此信内容有解释其讲课旨趣及风格,以及派人往迎、试题拟就等相关事宜,据此推测,应当即是刘文典在兼课之初,写给于氏的。此信与一摞文档装订成册,其中还应当有相当数量的刘、于通信原件或抄件,惜未能细阅详察,只能坐待机缘,来日再详加探研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