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以文彭为代表的苏州地区文人篆刻群体,形成了中国篆刻史上最早的篆刻流派——吴门派,其影响力迅速向当时的南直隶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上海、安徽等地)和浙江等地产生辐射影响。到了明万历年间至明季,迎来中国文人篆刻史上第一个兴盛期。吴地即苏州的印学尤其如此,作为苏州府属州的太仓亦不例外,并且表现得十分活跃。
与文彭同时的周天球,即为太仓人。周天球(1514—1595),字公瑕,号幼海。徙家苏州,游文徵明门下。善篆隶正行书,善画墨兰,间作花卉。他是当时文人篆刻的积极参与者。清初姜绍书说:“徐髯仙、许高阳、周公瑕皆系书家,旁及篆体,印文章法,凡画精奇。在他的书画钤印中,白文印如“六止居士”“江左周郎”“周氏公瑕”“群玉山人”、“周天球印”,朱文印如“周氏公瑕”、“六止居士”“群玉山人”“江左”等印,章法布置与同时吴门文人文彭等的印章相近,但工整了许多,最重要的是,小篆法秀美,刀法精致。同时期与之相近的还有王宠,王、周的篆刻,实开后来汪关、林皋一路之先河,并成为后来吴门印派的主流风格。
张灏印章 苏宣
徽籍印人苏宣(约1553—1626后),字尔宣,一字啸民,号泗水,别署朗公。安徽休宁人。幼孤,少年因事遁迹江淮间。文彭以通家之好,授之以六书印学。事平后,卜居苏州虎丘。他师事文彭时,应该还是个少年,曾经长期活动于苏州,并到过太仓。在太仓张灏《承清馆印谱》中,所存苏氏为其所刻姓名、字号、室名印较多,应该曾经馆寓于承清馆。
周氏公瑕 周天球
明万历年间至明季,太仓张灏辑《承清馆印谱》《学山堂印谱》,是中国篆刻史上的一桩重大事件。此二谱是迄今所知最早出现的汇辑名人篆刻印谱。张灏,又名素,一名休,字夷令,一字古民,又字康侯,号长公,别署白于山人、扣石山主人、平陵居士、学山长等。南京工部尚书张辅之之子。从学于李吴滋。雅好文史,好吟哦。筑学山园,有山门柳径、恣慵枫涧、罨蔼清阴、冰壶疏影等十八景。纵情诗酒,一时名士过访、燕集、题咏者甚夥。收藏书画甚富,尤嗜印章,广为搜罗名人印章。亦能篆刻,陈元素称“而其手出,乃凌何沈上”。明万历季年,辑文彭、王逢年、王炳衡、吴考叔、何震、苏宣、沈野、杨当时、沈圣岐、归昌世、李流芳、陈万言、张嘉、程远、叶国华、王道通、梁袠、归道玄、王修之、周朗生、徐上甫、钱适之凡22人印成《承清馆印谱》,于印下注明作者、释文及印章材质,为存世最早汇辑名人篆刻印谱。明崇祯中,又选子史成语邀一时名手顾听、王亮、计孺、朱简、何通、陈賨、王元慧、汪关、汪泓、鲍存叔、沈遘、贺千秋、姚叔仪、钱显之、陈际飞和陈世埈、释照心、王道行等30余人篆刻成《学山堂印谱》。在《承清馆》《学山堂》二谱的作者中,有许多是到过太仓的,有的还曾经馆寓于学山堂。
《承清馆印谱》书影
——摘录自《西泠艺丛》总第50期《印灯一脉传娄东——太仓明清篆刻史述略》,文/周新月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