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蕊兰 当一切光都熄灭
记者 孙乐怡
3月26日,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基本视觉研究所承办的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无效兑换”青年艺术家实验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
“无效兑换”是有关艺术作品与观看之间关系的一次提问。是谁在制作可以被观看的对象——作品?他们设置了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被观看”这个问题?又是谁在看,用了什么观看方式在看?他们两者之间可以兑换、能够兑换的是什么?是否存在着有效的兑换,什么阻碍了兑换的产生,什么样的设置才可能建立有效的兑换?或者根本就是无效兑换?
本次展览选择了24位未被标签化的青年艺术家,其中包括陈芷豪、傅文超、黄晶莹、龙盼、刘宸、吕凯杰、刘铁源、李心夷、李依珊、林璟、米一峰、Pumunu、潘草原、邱奕雯、施三本、沈蕊兰、石冰、申一涵、王志鹏、汪嘉欣、月台小组、于航、易超、Ziv Zeev Cohen等。
展览以策展人与艺术家的对话代替了展览阐述和作品展签,艺术家的展示不仅注重作品本身,同时要求艺术家将自己的生活方式、思考过程、创作状态也呈现在展览中,致力于制造出每位艺术家的“小气候”。
整个展厅由空间本身留存的特殊格局的小空间展开,展览空间保留了原始的状态,并将原有空间特性进一步加以发挥。观众将线性地穿过一个个独立且个性鲜明的艺术家作品区块,转而到达开阔的大空间,观看不同气候在一个平面上的“对流”。这种“气候”和“对流”,正是艺术本身自带的“不可兑换”的能量。
展览将持续至4月26日。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