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乐怡
3月1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江省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近现代美术文献研究中心承办的“神州国光:王中秀藏黄宾虹艺术文献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对于黄宾虹近三十年的深入研究,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知名学者,原上海书画出版社资深编辑王中秀认为, 近代中国画坛深陷东渐而来的世界艺术潮流的旋涡, 黄宾虹身处于斯, 持续思索着沟通中西的艺术之道,逐渐铺就了一条具有国际视野、以中国艺术与文化传统为本位的现代国画创作实践和史论研究的路径。身为学者型艺术家, 黄宾虹以发扬国光为己任, 以笔墨语言的内在变革为契机, 倡导画学中兴以强固中华民族之精神, 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开拓出一片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疆域。
半生之缘
一场展览的缘起
“非常遗憾,今天站在这里的本该是我的父亲王中秀先生。”王中秀的女儿王婉在展览开幕式上说。
王中秀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知名学者,1986年秋调入上海书画出版社直至退休,其间编辑了数十种实用美术书籍和画册。与一般的美术史论研究者不同,王中秀虽然多年从事与美术相关的工作,但真正进行美术史论的深入研究和写作,是从退休之后开始的。
自1994年整理编辑浙江省博物馆藏黄宾虹艺术文献始,王中秀遍读近现代报刊档案、走访宾翁遗属门生、故人旧友、寻觅书信、手札等遗稿文存,建立了以即时报道和可考史料为基础的黄宾虹艺术文献库,同时以黄宾虹为中心,由点及面地对中国近现代画家群体作了全面梳理和考证。王中秀主笔编撰或者编辑《黄宾虹年谱》《黄宾虹谈艺书信集》《黄宾虹画传》《黄宾虹文集》《王一亭年谱长编》《曾熙年谱长编》《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等著作和书籍,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研究者的案头书。王中秀于2018年11月28日在上海瑞金医院逝世,享年78岁。
“治学之路是漫长而寂寞的,以经济价值来衡量,也许只有傻瓜才会去选择的道路。文化艺术是人类独有的创造,从远古第一个在岩石上刻下第一笔开始,人类以绘画表达对宇宙、对世界之我思从未停止过。”王婉说,通过对于黄宾虹近三十年的资料整理、悉心研究,父亲想要如实还原历史,纠正传统研究上的偏差。“几乎每天从书房到图书馆两点一线的生活,电脑是我父亲最亲密的伴侣,这样的生活持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我父亲半生献给了黄宾虹文献资料的整理、收集,他的心愿是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美术史学的行业中来。”
2017年11月,经美国普吉湾大学艺术史系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洪再新牵线,王中秀将其毕生所集黄宾虹研究史料悉数慷慨赠予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以期助益于同道与后学。在这批捐赠中,不仅有近现代美术研究参考书和画册图录、历史影像、翻印的档案文献、摘抄的读报笔记、手稿及出版清样,还有王中秀与宾翁故人间的信札、部分未公开的宾翁书信,以及王中秀个人收藏的古代与近现代书画作品和他个人创作的绘画作品。
据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张坚介绍,2018年1月,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正式接受王中秀先生捐赠,3月便着手进行王中秀藏黄宾虹艺术文献清理工作,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文献整理工作团队历时数月,初步完成了文献分类、编目和部分内容的识读,在南山校区图书馆为这批特藏设立“王中秀藏黄宾虹研究文献库”以期推进中国美术学院近现代美术文献资源的建设、整理和研究,同时也为当下国画、书法和美术史论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辅助。
作为王中秀藏黄宾虹艺术文献整理工作的一项成果,本次展览旨在展示王中秀的黄宾虹研究的缘起,以及他在黄宾虹艺术文献和史料的发掘、整理和研究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王中秀先生捐赠的这批文献资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黄宾虹提供了重要帮助,近现代的中国绘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画人文画的发展到了黄宾虹一代面临着中国国家民族命运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表示,山水画到了黄宾虹先生翻开了历史的新一页,而这一页真正能够读懂他,真正能够了解黄宾虹内心的世界,是需要通过大量的资料的研究的。
12>>>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