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胡适缩照台湾古籍的前前后后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27 15:01:50


1941年胡适在阅读中国文史书籍


胡适制作的缩照古籍目录卡片


胡适致王云五等信札

■四川成都 肖伊绯

一通胡适晚年暂寓美国期间寄给台湾友人的信札,近期现身拍场。信札以黑、蓝、红三色钢笔写成,共计6页,胡适下笔如注,侃侃而谈,隔海畅叙学术之欣快如在目前。这一通信札是同时写给王云五、钱思亮、董作宾三位友人的,是为商议缩照当时迁存于台湾的古籍善本与故宫文献史料相关事宜的,为研究中国古籍数字化工作的早期事迹,颇有助益。

千叮万嘱,为缩照台湾古籍编目

据查证,这一通信札未被《胡适全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收录,《胡适书信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中亦无载录,堪称“佚信,实为首次为世人所知,颇为难得。

这一通1300余字的信札,写于1953年5月4日。时年已63岁的胡适,在美国纽约的寓所中,以一位学者的缜密精思,向远在台湾的学界同人讲述缩照古籍文献的种种注意事项,详解一些基本的格式规范要领,甚至还特意制作并附寄了一枚目录片样张,藉此给予形象图解。不难发现,对于迁运至中国台湾的包括故宫善本在内的大量古籍文献的编目、缩照、录副及相关整理工作,胡适皆是十分关注与慎重,笔下娓娓千言,惟恐稍有偏差疏失。

隔海筹措,为缩照台湾古籍多方斡旋

查阅《胡适日记》可知,1953年5月5日,胡适在日记中也写到了缩照古籍之事。

可见,当时胡适虽身在美国,对于台湾古籍文献缩照工作,是相当关切的。为争取美国方面的技术支持与资金赞助,胡适早已预为活动、多方斡旋了。事实上,胡适于1953年4月21日寄给福特基金会的“说帖,《胡适日记》早在1953年4月15日就曾记载。当日日记中,胡适称“这几天为缩照在台湾各地的善本的事,写了一个较详细的说帖。这说帖是预备先送国会图书馆的A.W.休默先生看过,再寄给福特基金会的雷蒙德.T.莫耶先生。”

如今看来,胡适在信中仔细交代、精细说明的编目制卡细节,在中国各大公立图书馆中,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例行规范了。可是,在65年前的台湾,所有这些如今看似“惯例的图书管理常规工作,尤其是古籍善本缩照录副的相关工作,却都还困难重重,亟待开创。

胡适信中提到了恒慕义先生,那么,恒氏究系何人,在缩照台湾古籍工程中,又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恒慕义(1884—1975),美国著名汉学家。1915年被公理会派到中国山西汾州(今汾阳)明义中学教英文,任汾阳中学首任校长,后在燕京大学任教。1927年返美,1928年赴华盛顿任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主任。上个世纪30年代,在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发起组织下,任《清代名人传略》(1644—1912)主编,该著1943—1944年于华盛顿出版,胡适为之撰写序言。《清代名人传略》是美国汉学界代表著作,是在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之下,由恒慕义召集来自中国、日本及美国的50位学者耗费8年时间完成;每篇传记末尾附资料来源。全书集当时国内外研究之大成,弥补了汉满文史料不足之处。出版后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一直被列为重要参考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