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圣 布面油画 96cm×103cm 1999年
大沉香之四 布面油画 145x180cm 2016年
记者 孙乐怡
3月16日,“大沉香”黄鸣作品展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4号展厅展出。本次展览是艺术家黄鸣在南京的首次个展,所展出的作品也是黄鸣最具代表性的静物绘画。
“从黄鸣的绘画角度而言,他始终坚守传统绘画的要求:造型、色彩等方面表达的还是比较深入的。”中国美协名誉主席、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认为,黄鸣绘画的特色是用竹帘和其他物品形成一个旧的画面,他用古典的绘画方式表达现代的形式语言。黄鸣的作品中较多使用凉席这一意象,这已经成为他作品的符号,凉席带有一种南方的地域特色。“黄鸣的画面呈现出优雅、协调的面貌,是一种古典的表达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给人一种舒服、放松的感觉。可以看得出来,他的每一幅画都下了很大功夫,是一种‘慢艺术’。黄鸣的作品画面色彩非常和谐,让人感到舒服,而将凉席、旧书、旧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稳定统一的构成形式,又非常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浙江油画协会副主席井士剑与黄鸣曾是同窗,他说,黄鸣之所以热衷于使用凉席这一元素,是因为凉席的特性:它是在热天能给人以清醒的物质。因此,黄鸣的绘画带有一种冷静的反思,能让我们看到艺术的本源。凉席编织了黄鸣的梦,也编织了所有油画人的梦。
深入静物绘画的探索,黄鸣的艺术显得低调、内敛和含蓄。谈到黄鸣的艺术时,中国美院教授金一德说:“因为黄鸣安于孤独,所以才会树立自己的独立思考的品格。在面对新潮美术的时候,黄鸣没有过多地参与其中,而是寻找自己的画路,这是难能可贵的。艺术正常的生态应该是百花齐放,黄鸣的艺术应该是‘百花’中重要的一枝。”
在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刘伟冬看来,黄鸣油画创作的主题几乎没有离开过静物,而静物往往处于油画创作的边缘地带,甚至排在风景之后,是一些所谓“被忽视的事物”。黄鸣的作品是一种写实的风格,他的作品中投入了极大的耐心,对绘画语言进行一种缓慢且细致的探索。他的绘画最初可能是一种技术上的极致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并对此痴迷,将画家个人的生命历程和感悟都投射到其中。
本次展览主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艺术家黄鸣将这场展览看做是自己人生的一次总结,而当这些作品呈现在面前的时候,他则产生了一种“近乡情更怯”的感情。他说,艺术创作已深深植入其生命之中,也涤荡了他的心灵,使自己有机会能够沉浸在这样一个艺术的王国里面,去修身,去学会成长,去体味艺术的崇高与快乐。
展览将持续至3月24日。
黄鸣,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油画家协会常务理事。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