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参观展览
柯仲甲摄
馆藏版画《起钻》
李廷甫
馆藏版画《第一道脚印》
晁 楣
“走,去看看索菲亚大教堂!”来哈尔滨旅游的人,断然不会错过这座见证哈尔滨“华洋杂处”历史的经典建筑。
而那些更懂这片黑土地文脉赓续的人,则会悄悄拐到大教堂后的地段街97号。坐落于此的一座仿古典主义老建筑,门楣上镌刻着“黑龙江省美术馆”七个清丽隽永的大字,引得过往行人直想进去探访。
版画立馆镌刻黑土文化
“我们馆藏13000多件作品,有8000多件是版画。而其中最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则是3000多幅从上世纪50年代末以来各个时期的黑龙江版画。”甫一见面,馆长张玉杰就亮出了家底,“通过黑龙江版画展现鲜明的地域文化,是我们的立馆之本、办馆特色。”
为什么是版画?这还要从“北大荒画派”说起。
上世纪50年代,10万名转业官兵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北大荒,开始艰苦卓绝的开发建设。在辛苦劳动的同时,他们中的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开始了版画创作活动。“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开发北大荒的一线建设者,画出来的东西就是他们在劳动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充满了真情实感。”张玉杰说,“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孕育出了富有鲜明时代气息、反映北大荒沧桑巨变的‘北大荒版画’,形成了‘北大荒画派’。”
此后几十年,以“北大荒版画”的延续和拓变为主流,经过几代版画家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根植于现实生活、具有浓郁生活气息和地域文化特色、大气磅礴的中国三大版画之一——黑龙江版画。黑龙江版画所表现的主题也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拓展到农业、油田、森林、煤炭、生态、工业、边疆等方方面面。
“美术馆是城市的会客厅,要让观众通过充满地域特色的藏品,来读懂这片土地上的故事。”张玉杰介绍,美术馆馆藏中不乏国画、油画等精品,但最有特色、最能反映黑龙江特质的还是黑龙江版画。“2008年,我们确立了以黑龙江版画为龙头,集创作、收藏、展览、评论、出版、交流和人才培训一体化的版画品牌推广战略,做出了特色,打响了品牌。”
以黑龙江版画为龙头,省美术馆将版画收藏的视域拓向更远方。比如,该馆重点收藏了19世纪意大利卡洛的铜版画、18世纪末期至19世纪中期日本浮世绘木刻版画、英国木口木刻家协会会员的木口木刻原作等国外作品共几百件,其中不乏国际大师的作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我们馆收藏的国外版画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全国一流的。”张玉杰说。
12>>>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