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通州区于家务乡富各庄村村民的心里却热乎乎的,自家房前屋后,码放整齐的菌棒上,一朵朵深棕近乎黑色的木耳接二连三地往外冒,收获的季节到了。
“要说这庭院经济,还得夸咱村党支部给力,帮咱在疏整促的大形势下,找到了一条新的收入快速路。”68岁的村民张志申说,村党支部在新发展环境中积极想新点子,村里46位党员带头努力干,全村310多户村民的心劲儿都拢在一起往一处使,努力开辟富各庄村的发展新路,大家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关注也更多。
最近几天,村里悬挂条幅,营造全村喜迎党的十九大的喜庆氛围,布置村民集体收看十九大开幕式的会场,村民个个抢着参与其中。
村民张凤才带着一沓红纸,找到村党支部,红纸上是他自己写好的“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毛笔字。张凤才是村里有名的“文化人”,他酷爱书法,这段时间,他专门从网上搜集了不少关于喜迎党的十九大的关键词、语句,练习书写。“咱自己写的大字,表达了自己对喜迎十九大的心意。”张凤才说,多亏了村党支部为大家伙儿找到了新的致富路,帮助村民能够尽快摆脱产业转型的阵痛。
富各庄村原本是远近闻名的“工业村”。该村地处通州区东南角,毗邻大兴及河北廊坊,距京津高速不远,交通便利。20多年前,村里就有企业落户。村里的“工业大院”鼎盛时期,数得上号的家具厂、化工厂等有七八家。
然而,这些工业企业也给村里带来环境污染、治安等问题。本市全面清理“散乱污”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富各庄村也开始清理“工业大院”。“散乱污”企业走了,村里最大的污染源头和治安问题点位没了,可村民的收入如何解决,成为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重要问题。
村支书王立全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四处取经,最后,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决定引导村民发展环保绿色的庭院经济,种植特色木耳。这种木耳长成后比普通黑木耳小,营养价值高,市场售价每公斤可达120元。村支部与区农委、科委联系,引进菌棒,以每人平均25个菌棒的数量,免费发放给村民。每个菌棒能至少种3年,每年可采收三四茬。
张志申家种了100多个菌棒,最近已经采收第4茬。菌棒上,还在陆续冒出新的木耳。明年,村支部计划扩大庭院经济规模,每人平均免费发放100个菌棒,届时,大家伙儿的庭院就成了各家守在院里的“聚宝盆”。
本报记者 高珊珊 文并摄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