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剧院铜装饰露真容,太惊艳!
位于南京河西滨江的江苏大剧院,是江苏省最大的文化工程,建设用地19.66公顷。近日大剧院内部铜饰在朋友圈曝光,在纯白汉白玉的映衬下璀璨夺目,简直美到没朋友!
这是继去年G20杭州峰会杭博主会场铜饰项目之后,朱炳仁大师和传承人朱军岷带领金星铜集团铜匠们完成的又一百日项目。建成启用后,江苏大剧院将与北京国家大剧院南北呼应,成为“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大剧院”,以及“亚洲最大的剧院综合体”。
先来一波江苏大剧院全景美图!
▼▼▼
正门红底黄字,是中国传统喜庆的颜色
入口即是古铜色大门,金碧辉煌、沉稳厚重,给人的常常是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进入铜门,可以看到大剧院的共享大厅,抬头看,房顶呈水滴状晕开,整体装修风格现代、大气。
沿着引导牌走,左手边是歌剧厅和音乐厅,右手边是综艺厅和戏剧厅。各个功能厅的公共区域都采用了铜门、铜壁画等大范围的铜装饰设计。为了保证大剧院的演出效果,四个建筑主体的造型都是“水滴”的圆弧形状。不由例外,在1500平方米的多工艺超大铜门上纹饰也采用“水滴”纹饰。
这种设计与大剧院“水滴”外形不谋而合,与江苏水乡的地域特色和南京“山水城林”的城市特色密不可分。据设计人员称,“大剧院依偎江畔,荡波于生态绿野之上,建筑形体好似八方汇聚而来的水珠,饱满光润,晶莹剔透,尽显水之灵动。”
走进江苏大剧院,这些“水滴”弧线设计几乎贯穿了整个建筑内部。其中,楼梯铜扶手及穹顶上的铜饰面也毫不例外,蜿蜒如水,诗意地栖息在剧院的各个公共空间,柔和又壮美,宛若漂浮在荷叶上的一颗颗水珠,彰显汇流成川的包容胸怀。
同时,长达800米的异形扶手深化设计,为安装和施工产生了难度。弧线造型的装饰最大的难度就是需要精确的定位,为了保证弧线的圆润与流畅,匠人师傅们每隔一小段都要采用红外线笔进行精细比对。和平常的方正铜板的相比,设计、安装难度和匠人的细心程度同时增加好几倍!但最终呈现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
在大剧院的公共大厅,近300平方米的巨幅铜铸壁画也是一景。公共大厅高12米,8万平方米,为敞开式,大家可以从四面八方进入公共大厅。
在此处,金星铜设计团队以各功能厅的不同特色定制不同主题的壁画。从“百戏之祖”的昆曲、中华国粹“京剧”到家喻户晓的“茉莉花”、“沙家浜”和江苏民乐代表二胡、苏州评弹等,对人物经典画面进行精雕细刻,充分展现吴风汉韵,和令人骄傲的传统技艺!置于白色巨大的公共空间,壁画与功能区遥相呼应,令整个大厅显得妙趣横生,熠熠生辉!
▼▼▼
昆曲
昆曲,正是发源于江苏昆山一带,它格律严格,文词典雅,委婉细腻,流利悠远,被誉为“百戏之祖”,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设计团队正是以昆曲《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经典剧本片段为主体,精雕细琢人物造型,讲述对昆曲的理解和思考,勾勒出一幅清丽雅致的明清吴韵风情画。
江苏民乐
马尾胡琴随汉车,天下名弦尽江左”。在江苏籍著名的民间音乐家中,阿炳、刘天华即为其中的佼佼者,使得二胡成为我国流行最广的民族乐器之一,无论大街小巷还是穷乡僻壤,二胡皆是处处可闻。设计团队以江苏民乐为主题,从阿炳、二胡与吴文化,江南丝竹与刘天华,苏州评弹等人物经典画面进行精雕细刻,展现吴风汉韵的江苏民乐,让世界对江苏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
▼▼▼
茉莉花
蜚声世界的经典民歌《茉莉花》起源于江苏苏州,那是1942年冬天,年仅14岁的新四军淮南抗日文工团小文艺兵何仿,在六合地区金牛山下采风时,从一位民间艺人处搜集到了在当地传唱百年的山村民歌《鲜花调》。解放后经何仿精心创作整理改编,定名为《茉莉花》推向全国,唱响全世界,成为世界乐坛的一朵独特的艺术奇葩,甚至有人赞美它是中国的第二首国歌。
沙家浜
沙家浜位于江苏常熟秀丽明媚的阳澄湖畔,70年代因京剧《沙家浜》而家喻户晓。《沙家浜》对中国戏曲的改革程度和社会影响力都是空前绝后,很多经典唱段家喻户晓。设计团队充分挖掘江苏蕴藏丰富的精神矿藏,特意选取红色经典京剧《沙家浜》的阿庆嫂及其剧中人物经典片段为主体,展现了广为流传的动人传奇故事,体现沙家浜深化的文化内涵。
生旦净末丑
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是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基本类型,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而到清初以后才算得是成熟。而作为享有国际盛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正是江苏泰州人。在国外,梅兰芳就是中国京剧的代名词,并形成一个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
铜是基本不需维护的金属材料,并且可以百分百回收的环保材料,铜还具有寿命长,和漂亮的颜色和外观。通过金星铜集团国家非遗传承工艺的打造,蚀刻、镂空、錾刻、防氧化,通过的匠人们细心的工艺和安装,在大剧院纯白的巨大空间里,将铜一点一滴融入到建筑体内,耀眼的金铜色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金光灿灿,巧夺天工,成为江苏大剧院里面的点睛之笔!
>>>>
参观地址:江苏南京市奥体大街与扬子江大道交口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